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 1951 年, 2004 年 8 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
学校是广东省首批 5 所省属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部委省”共建医科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博连读)的 8 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学校现有 10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0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 5 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
2024 年入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 300 强。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脑与类脑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 132 个;
拥有 5 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 6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14 个学科入围 ESI 全球前 1% ,临床医学和药理学与毒理学入围全球前 0.5 ‰, ESI 总体排名位居全国第 46 。
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 8 家,合作共建医院 9 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 13 所,展开床位数约 23000 张,年诊疗服务约 2600 万人次。
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 47 个、广东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23 个。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前身是 1999 年建制的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军队卫生学系, 2005 年 6 月成立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 2016 年 4 月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022 年获批广东省首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重点建设项目。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 130 人,其中正高职称 35 人,副高 48 人。
拥有以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青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专家学者。
学院设有流行病学系、生物统计学系、病原生物学系、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安全研究中心等 15 个系 / 中心及 4 个行政办公室。
现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公共卫生专业型博士学位授权点、心理学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还拥有公共卫生、应用统计、应用心理 3 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
目前已覆盖 14 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和 15 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获评第五轮学科评估 B+ 类学科。
药理与毒理学入围 ESl 全球前 1‰ 学科,微生物学、精神病学 / 心理学、环境与生态学等入围 ESl 全球前 1% 学科。
预防医学专业、应用统计学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精神医学专业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现有医学寄生虫学、预防医学导论、流行病学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8 门,认知心理学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15 门。
获批“面向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的预防医学专业虚拟教研室”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是全国公共卫生领域唯一入选的专业建设类虚拟教研室。
学院拥有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教育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应急型公共卫生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及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应对核化生恐怖医学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药监局化妆品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广东省 “211 工程 ” 重点学科、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广东省热带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级平台。
建设有 BSL-3 生物安全实验室和符合国家 CMA 计量认证、 CNAS 实验室认可标准的卫生检测中心。
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职业卫生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与妇幼保健学、毒理学、放射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学、病原生物学、微生物学、心理学、热带医学、公共安全(食品方向)及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学科的交叉领域等。
既往业绩良好,已获得博士学位(或学位主管部门已同意授予博士学位),具有较强的学术潜力,经学校评议后确定进入创新培养岗、 A 岗、 B1 岗。
(一)创新培养岗
以培养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为主要目标,通过“优岗优培”的方式加强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青年科技人才的吸引和培养,是博士后的头雁方阵。
基础年薪 40-70 万元起,最长可资助 5 年,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 A 类)可直接入选“创新培养岗”。
(二) A 岗
以培养高水平创新型青年人才为主要目标,主要招收对象为具有较扎实科研工作基础和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青年博士。
基础年薪 28-60 万元起,最长可资助 4 年。
(三) B1 岗
以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入站博士后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招收对象为具有一定科研工作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青年博士。
基础年薪 18 万元起。
博士后薪酬主要由基础年薪、奖励年薪、科研绩效、合作导师补贴和项目资助经费组成,采取“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方式。
(一)基础年薪
创新培养岗:资助期最长不超过 5 年,基础年薪 40 万元起;
A 岗:聘期 2-3 年,最长不超过 4 年,基础年薪 28 万元起;
B1 岗:聘期 2-3 年,基础年薪 18 万元起;
起点年薪含广东省财政资助博士后经费,现行标准为每人每年 15 万元,若广东省财政调整经费标准,则随之调整。
(二)动态晋岗
符合政策要求的拟进站、在站博士后均可申请创新培养岗,转岗次月起享受相应岗位待遇,按创新培养岗标准进行考核。
校本部 B1 岗博士后在聘期内符合一定条件,可申请从符合条件次月起享受 A 岗待遇,按 A 岗标准进行出站考核。
(三)导师合作补贴
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享受合作导师提供的科研补贴,具体以合作导师同博士后协商确定的数额为准。
(四)科研绩效
在站期间以南方医科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取得科研成果,按照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享受全额科研业绩绩效。
(五)项目资助
获批各类博士后资助项目者,除享受基础年薪外,同时享受项目资助经费增额部分,主要包括:
1. “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
广东省财政资助优秀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申请进站博士后流动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到国(境)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优势学科领域,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每人资助 40 万元(不再重复享受省财政资助博士后经费 15 万元 / 年)。
2. 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海外青年人才引进博士后资助项目。
采用“核实认定、不限名额”的方式,入选者由广东省财政给予每人每年 30 万元生活补贴(不再重复享受省财政资助博士后经费 15 万元 / 年),两年 60 万元。
出站后留粤工作的,省财政给予每人 40 万元住房补贴。
3. 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国家给予每人每年 28 万元的博士后日常经费资助,国家资助期为 2 年,另每人一次性配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科研资助经费 8 万元。
4. “香江学者计划”。
国家财政资助经费为每人 36 万元人民币和 43.92 万元港币(不再享受省财政资助博士后经费 15 万元 / 年)。
5. “澳门青年学者计划”。
国家财政资助每人每年 36 万元人民币和 42 万元澳币(不再享受省财政资助博士后经费 15 万元 / 年)。
6. “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
国家财政资助每人 2 万元。
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特别资助: 18 万元;
面上资助: 8 万元。
8. 其他国家和广东省设立的资助项目。
1.可按规定申请博士后公寓(免租金,一房一厅以上,配备基本家具);
如无法安排博士后公寓,学校提供租房补贴 2000 元 / 月,发放期限 24 个月,全额待遇标准延期期间可继续享受。
2.博士后入站即可申请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符合业绩要求),指标单列,不设比例限制,或者申请认定中级职称。
3. 校本部博士后参照事业编制人员享受学校内部公费医疗。
4. 博士后将人事档案等转入后可按规定申请落户。
5. 学校为博士后申报各类项目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支持服务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培训讲座、专家一对一辅导、全程跟进服务等。
6. 博士后可按相关规定享有学校各类公共资源服务。
可参考学校人事处官网博士后进站流程( 2025 年版) [申请查看]
首页
复制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