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张庆华教授分别在浙大化工学院和浙大衢州研究院建立了界面功能材料研究团队,团队现有教授 2 人,青年研究人员 10 余人。
团队聚焦于高性能、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学品、氟硅聚合物与新能源材料的研发,包括特种工程塑料、氟硅树脂、功能膜材料、锂电关键材料、电解质锂盐等,开发了一系列新型仿生表界面功能材料,基于多尺度结构的构筑与调控,提出了多机制协同抗污新概念,发展了系列新型智能抗粘附表面,实现了材料表界面性能的显著提升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展,实现了在自清洁涂料、分离膜、海洋防污、锂电池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防重点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 30 余项;
迄今为止,已在 Nat. Water, Nat. Commun.,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 AIChE J., Adv. Mater 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200 余篇。
获授权发明专利 70 余项,含 PCT 专利多项。
已主持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 30 余项;
成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化工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 8 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奖等专利成果奖 4 项。
主页链接: [申请查看]
学科方向: 材料、化工、高分子、化学、能源环境、有机合成等相关专业。
研究方向: 1 )仿生多尺度界面功能材料、多功能膜分离材料与表面改性、响应型智能超浸润自清洁材料;
2 )新能源材料的设计、构筑与应用,全固态电池技术、固态电解质与隔膜材料、锂电池 / 锂硫电池电极与粘结剂;
3 )在功能聚合物复合材料与涂层材料、特种聚合物树脂材料(膜材料、电池材料等)、氟硅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工程化应用领域,从事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与产品开发工作。
工作地点: 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 / 浙江大学化工学院
要求:
1 )具有博士学位(含应届博士毕业生);
2 )具备扎实的材料化学或化工基础及产业化思维;
3 )勤奋上进,善于沟通交流,具有良好团队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执行力。
1 )税前年薪 35~40 万;
2 )五险一金、定期体检、租房补贴、人才公寓、人才津贴等;
3 )工作业绩突出、满足研究院公开招聘研究人员任职条件者,出站后可优先聘用到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科研岗位工作,并享有相应引进人才待遇:安家补助、购房补贴(共 160 万元)和人才津贴等;
4 )提供良好的实验与科研条件,开展国际前沿性的研究,以及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的机会;
支持申请各类博士后基金和项目;
基本待遇参照浙江大学博士后待遇规定,课题组补贴和奖励面议。
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简称浙大衢州“两院”)是浙江大学与衢州市合作共建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任其龙担任院长。
现有常山港院区和中试实验实训基地两个教学科研基地,占地 213 亩,筑巢引凤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现有科研人员 191 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国家级人才 18 人,正高 35 人,副高 46 人;
培养研究生 400 余人。
入选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获批浙江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高端医用聚合物材料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高端锂电新材料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酮肟硅新材料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工纳微尺度过程强化”基础科学中心参与单位、浙江 - 西班牙先进材料产品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全省功能性糖醇绿色生物制造重点实验室,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浙江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入选首批省级创新深化试点。
浙大衢州“两院”秉承学科、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理念,集聚高层次人才、打造高能级平台、以科技创新助力产业提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地方经济发展。
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 85 项,省部级项目 64 项,申请各项专利 352 件,授权发明专利 115 件,发表高水平论文 900 余篇,与巨化集团等 80 余家衢州企业开展技术攻关。
在衢引进企业 3 家,孵化企业 16 家,吸引校友企业 1 家,建成联合研发中心 10 家。
创新中试基地“试验田”,探索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培育自我“造血”功能,构建中试研究、成果转化、高新技术孵化、分析检测、培训于一体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已承接中试项目 40 余项;
为近 100 家企业提供安全技术测试及服务,为化工企业、学生培训逾 5000 人次。
浙大衢州“两院”聚焦化工、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与衢州主导产业相关领域,构建了“ 8 个研究所 +1 个分析测试中心 +1 个中试实验实训基地”的全链条科研布局,大力推进高能级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拔尖创新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建设全国领先的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平台、国际一流的化工材料研究中心。
此外,研究院为科研人员提供环境一流的办公和实验用房;
并且研究院建有分析测试中心、中试实验实训基地,可为科研工作提供良好条件支持。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资讯请关注:
首页
复制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