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 1918 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世称“红色甲工”)。
建国以来,我们:
百年办学征程,华南理工大学挺立时代潮头,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动一流大学建设。
现有:
学校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按照“提升内涵、彰显特色、融合发展”的思路,优化调整学科结构,加快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特别是抓住部省市校四方共建广州国际校区建设契机,新成立前沿软物质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等 7 个新工科学院,主动布局与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等六大未来产业相关的新工科,获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交叉学科,自主审核增列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交叉学科,以工为主、理工见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学科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
学校深入实施“优势学科攀登行动”,强化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4 个“双一流”建设学科引领,着力打造先进材料、绿色造纸、食品生物、绿色化工、智能制造、能源环境、智能建造、经济管理等优势特色学科群,现已发展成为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高分子科学、食品科学与技术 2 个学科在 US News 2023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居全球第一,能源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 18 个学科跻身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前 50 ,获批国家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集成电路学院,获批教育部学科交叉中心试点建设,学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新质生产力培育能力持续提升,服务国家和地方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2024 年,华南理工大学工程学成功迈入 ESI 全球排名前万分之一,成为学校首个、广东唯一进入全球顶尖水平行列的学科,是学校加速挺进全球百强大学进程中取得的重大标志性突破。
学校以雄厚的原始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建有:
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广东高校首位!
且均对博士后开放!
自 1991 年建立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来,华南理工大学立足国家对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培养要求,紧密围绕国家和地方重点发展的专业领域和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结合学校自身学科优势,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博士后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学校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34 个,所有院系均可招聘博士后,已形成校院协同、制度完备、保障健全、运行有序的博士后培养管理体系。
学校博士后培养工作成绩突出,列举如下:
● 2022 年、 2024 年
2 名在站博士后先后以第一作者身份在 Nature 发表论文;
● 2023 年
第二届全国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获得 1 金 3 银,奖牌数位居全省第一、金银奖总数全国高校第三;
● 2023 年
成功获批 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流动站覆盖一级学科率达 97% ,其中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流动站是全国首批( 1/12 )、省内唯一;
● 2024 年
“澳门青年学者计划”项目,学校 4 人申报, 3 人获选,获选率达到 75% ,获选数量在全国设站单位中排名第一。
华南理工大学始终坚持高质量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为博士后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把华南理工大学打造成为吸引和集聚全球高水平青年科技人才的高地。
在“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引领下,一批又一批青年科技人才踔厉奋发、勇担重任,已成长为国家教育与科研事业的中坚力量。
工作条件:
学校为博士后设计了完备的发展路径与成长通道,并提供长期、稳定而全面的支持。
1. 学校提供“双一流” A 类高校的国家、部省级高水平科研平台和科研条件;
2. 在站满 18 个月或期满出站后 1 年内,可参评博士后副研究员;
3. 博士后出站后,可申请教研、教学、专职研究等系列岗位留校工作;
生活条件:
1. 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年薪最高可达 50 万元以上。
此外,学校鼓励各单位及合作导师提供额外支持和配套;
2. 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并享受相关福利待遇;
3. 提供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补贴;
4. 子女可入读学校优质附属幼儿园和实验学校;
5. 依托广州国际校区招收的博士后可额外获得 20 万科研经费;
6. 出站后留粤工作,符合广东省相关政策的,省财政额外给予 40 万元住房补贴( 3 年)。
学校持续优化政策体系,为青年科研人才提供有力支持,热忱欢迎广大优秀博士加入华工 !
申请者请准备好个人简历、代表性成果等材料,发送至学校及流动站所在院级单位办公邮箱,并联系对应院、系、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我们会用心为您提供明晰的指引、丝滑的入职体验和热情周到的服务。
申请者也可自行联系博士后合作导师,启动入职程序。
1 .五山、大学城校区:
钟老师 鲁老师
联系电话: +86-[申请查看]
电子邮箱: [申请查看]
2 .广州国际校区:
王老师 朱老师
联系电话: +86-[申请查看]
电子邮箱: [申请查看]
各院、系、研究院等
序号 | 单位 | 联系人 | | 联系电话 | 校区 |
1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赵老师 | 五山校区 | ||
2 | 建筑学院 | 汤老师 | |||
3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赵老师 | |||
4 | 电子与信息学院 | 曾老师 | |||
5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吴老师 | |||
6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孙老师 | |||
7 |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 肖老师 | |||
8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杨老师 | |||
9 | 数学学院 | 邓老师 | |||
10 | 物理与光电学院 | 贡老师 | |||
11 | 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 黄老师 | |||
12 | 电力学院 | 张老师 | |||
13 | 工商管理学院 | 谢老师 | |||
14 | 公共管理学院 | 神老师 | |||
15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谌老师 | |||
16 | 外国语学院 | 叶老师 | |||
17 | 体育学院 | 阴老师 | |||
18 | 公共政策研究院 | 周老师 | |||
19 | 经济与金融学院 | 吴老师 | 大学城校区 | ||
20 | 旅游管理系 | 宋老师 | |||
21 | 电子商务系 | 彭老师 | |||
22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曾老师 | |||
23 |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 郑老师 | |||
24 | 环境与能源学院 | 向老师 | |||
25 | 软件学院 | 李老师 | |||
26 | 法学院 | 王老师 | |||
27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程老师 | |||
28 | 艺术学院 | 熊老师 | |||
29 | 设计学院 | 安老师 | |||
30 | 医学院 | 孙老师 | |||
31 | 国际教育学院 | 陈老师 | |||
32 | 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 涂老师 | 广州国际校区 | ||
33 | 前沿软物质学院 | 吴老师 | |||
34 | 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 | 冯老师 | |||
35 | 微电子/集成电路学院 | 陈老师 | |||
36 | 未来技术学院 | 王老师 | |||
37 |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 朱老师 | |||
38 | 自旋科技研究院 | 汪老师 | |||
39 | 电子显微中心 | 韩老师 | |||
40 | 前沿弹性体研究院 | 武老师 | |||
41 | 先进技术研究院 | 李老师 | |||
42 | 未来健康研究院 | 张老师 |
首页
复制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