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5-03-24
- 截止日期:2025-04-01
- 学历要求:博士研究生
肿瘤系统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参加2025年春季博士、博士后人才全国巡回招聘会,欢迎海内外优秀博士人才报名参会,与 肿瘤系统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现场交流。
1. 参会场次
3月31日-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站(地点:上海交通大学 · 闵行校区学生中心二层D200多功能厅)
4月1日-上海·复旦大学站(地点:复旦大学 · 邯郸校区光华楼学生广场)
2. 报名通道:点击立即报名→
本次招聘会不收取参会人才任何费用。
3. 入场方式
参会人才现场扫码并出示签到序列号,验收个人简历后凭序列号进场。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以下简称“肿瘤所”)成立于1958年。
1980年被确认为世界卫生组织癌症预防与控制合作中心。
1985年经国家批准建立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1987年通过验收并对外开放。
2003年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上海交通大学肿瘤研究所。
2010年与仁济医院实现院所合一。
2019年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正式转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肿瘤所由徐汇园区、浦东园区和闵行园区三个园区组成,本部位于徐汇园区,另有两个园区分别在浦东仁济医院东院和上海交大闵行校区。
肿瘤所的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重实验室”)是国家级肿瘤研究重点基地,目前由中国科学院陈国强院士担任国重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王红阳院士任学委会主任,现有课题组100余个。
肿瘤所以国重实验室为依托,力推人才强所战略,先后研究出台了《青年人才引育激励计划》、《出国访学资助计划》等人才扶持计划,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来所发展,近年来先后有17人次入选国家和上海市各类人才计划,其中包括国家杰青、国家优青、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启明星、上海市晨光计划等重点人才计划。
作为国家重点科研基地,肿瘤所拥有良好的科研平台和配套设施,建有高水平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包括GMP细胞技术平台、生物资源中心、单细胞测序平台、质谱分析、流式平台和实验动物中心等,为开展医学研究提供一流的技术支撑和服务。
应聘条件
(1)已获博士学位或即将博士毕业的应届生,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身体健康;
(2)具有扎实实验技能和研究基础,近五年内在研究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过第一作者研究论文至少1篇;
(3)对科研工作充满兴趣,具有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学生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发展晋升
聘期满时,取得优秀成果的博士后,可推荐优先聘用正式教职,并享受相应的人才津贴激励政策,提供条件支持晋升高级职称。
岗位待遇
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支持条件,并协助办理上海市户口,提供不低于25-30万的基本年薪待遇,享受科研激励绩效,具体情况面议;
另外,支持申请交大医学院博士后激励计划(年薪上升4~6万)和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计划(年薪上升8~12万)。
招聘需求
序号 | 课题组及需求 | 导师&课题组介绍 |
1 | 刘培峰课题组 需求人数:若干 招聘方向: (1)材料化学背景:DNA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水凝胶、分析化学等; (2)生物学背景:肿瘤免疫治疗、肿瘤分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 (3)药学背景:药物递送系统(包含细胞递送系统、微纳米药物、核酸/蛋白质/多肽、静脉或局部递送系统),及其在肿瘤诊治和成像等方面应用; (4)生物医学背景:医工交叉多学科研究背景、基于POCT的疾病诊断、DNA微纳米技术的生物应用等。 | 导师介绍:刘培峰博士,教授、博导,肿瘤系统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PI,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党总支副书记、副所长,科研公共服务平台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中心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课题组介绍: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临床疾病诊治的需求,利用DNA、高分子等生物材料高效实现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解决临床具体问题。 |
2 | 段友容课题组 需求人数:若干 招聘方向:生物学、医学、材料学及其相关学科背景。 | 导师介绍:段友容博士、教授,博师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PI。 课题组介绍:课题组近年来主要致力于生物材料与转化医学领域的研究,围绕肿瘤诊疗中的若干挑战性问题,发展了一系列新型纳米探针用于体外生物检测与活体分子影像,并探索了多种基于纳米技术和生物材料的肿瘤治疗新策略,目前正与企业合作开发。 |
3 | 甘愉课题组 需求人数:若干 招聘方向:肿瘤学、神经生物学、免疫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或生物医学相关背景。 | 导师介绍:甘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肿瘤系统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PI。 课题组介绍:课题组遵循重点实验室提出的“肿瘤是一种以局部组织异常生长为特征的全身性系统调控失常性疾病”的观念,以肝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肿瘤宏环境入手,通过神经生物学、免疫学、系统生物学等多种手段,探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新机制,并提出创新性的肿瘤防治策略。 |
4 | 项永兵(流行病学室)课题组 需求人数:1 招聘方向: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背景:(1)流行病学(肿瘤病因、肿瘤预防等); (2)统计学方向(卫生统计、生物信息学等); | 导师介绍:项永兵,研究员,现为流行病学研究室负责人、肿瘤系统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PI),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 课题组介绍:流行病学研究室前身是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肿瘤登记和肿瘤防治小组,是国内较早开展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的部门,国内最大的全人群肿瘤登记--上海市肿瘤登记处于1963-2001年设在本研究室,主要任务是系统收集和分析上海市区居民的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资料。 2000年以来,流行病学研究室科研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大规模、以人群为基础的前瞻性队列的随访工作和日常维护等,以及通过利用两个城市人群队列(上海市女性健康队列,上海男性健康队列)开展上海市区居民常见恶性肿瘤(如肝癌、大肠癌、肺癌、胃癌、乳腺癌、胆胰肿瘤等)危险因素的系统探讨和深入研究。 目前研究室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涵盖了肿瘤流行病学的相关分支学科,例如描述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生存分析、生物统计方法应用研究等,同时也针对某些常见肿瘤开展了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包括相关营养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等。 |
5 | 郝宇钧课题组 需求人数:若干 招聘方向:肿瘤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医学相关研究背景。 | 导师介绍:郝宇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肿瘤研究所肿瘤代谢课题组PI,上海交通大学肿瘤系统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PI。 课题组介绍: 课题组主要聚焦于以下方向的研究 1.PI3K的致癌机制与靶向治疗策略:PI3K是肿瘤发生的主要信号通路,也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 2.代谢重编程影响肿瘤发生的机制: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的重要特征。 |
6 | 李红课题组 需求人数:5人 招聘方向:能够利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代谢组学等手段进行相对独立的研究。 | 导师介绍:李红,现任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 |
7 | 覃文新课题组 需求人数:若干 招聘方向:(1)肿瘤治疗新策略的分子基础; | 导师介绍:覃文新,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研究员。 课题组介绍: 聚焦肿瘤分子机理与治疗新策略研究。 |
8 | 张志刚课题组 需求人数:1-2 招聘方向:神经生物学,肿瘤学,干细胞,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医学相关专业。 | 导师介绍:张志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课题组介绍: 主要研究方向: 1.肿瘤的系统性调控 2.神经递质-激素-免疫系统对肿瘤发生发展的调控 3.器官间交流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9 | 金浩杰课题组 需求人数:若干 招聘专业:肿瘤学/免疫学 | 导师介绍:金浩杰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研究员、肿瘤系统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 课题组介绍: 课题组研究方向主要聚焦: 1)肝胆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靶向治疗研究; 2)肿瘤靶向治疗耐药机制及联合干预策略探索; 3)肿瘤微环境重塑与免疫治疗新策略探索。 |
更多招聘安排,请点击→ 2025年招聘活动总览 [申请查看]
首页
复制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