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5-01-26
- 截止日期:详见正文
- 学历要求:博士研究生
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简介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以下简称文研院)是国家文物局直属的科研事业单位,依托各类实验室和科研团队以文物保护基础理论研究、文物本体病害病理分析、文物保护材料研发、文物保护修复工艺研究、文物保护技术设备和装备研发、文物现状调查与评估、文物监测与保护规划、传统建筑结构理论研究及修复工程设计施工组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与监测等主要业务和职业培训为主要职责,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是国家文物保护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力量。
文研院拥有各类修复实验室及古建筑结构实验室,院藏古籍、珍贵刻本、历史照片、古建筑图纸、金石拓片,以及古代建筑及斗栱模型等。
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于 2010 年正式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相 关专业 博士进站开展科学研究。
二、 2025 年博士后招收事项
2025 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相关事项如下:
(一)招收条件和人数
1. 招收条件
( 1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
( 2 )近 3 年内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品学皆优,身体健康,年龄原则上一般不超过 35 岁;
( 3 )具备全职脱产在本站 从事 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条件。
2. 招收人数
本工作站 2025 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6-10 名。
(二)招生方向
1 、传统建筑保护方向,招收传统木结构建筑保护、结构工程、防灾减灾、木材力学与结构性能等相关专业。
2 、数据分析研究、大数据平台搭建方向,招收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
3 、文物资源管理方向(尤其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招收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哲学、文化产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物与博物馆学等相关专业。
4 、文化遗产艺术传承与发展方向,招收艺术学、美术学、设计学等相关专业。
5 、岩土文物保护研究,招收岩土工程、地质工程、材料学、艺术学等相关专业。
6 、文物价值挖掘与活化利用研究,招收石窟寺考古、旅游管理、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美术学等相关专业。
7 、壁画彩绘彩塑艺术保护研究方向,化学、材料学专业背景,有文物保护工作经历者优先。
(三)在站待遇
1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工作期间,工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国办发 [2015]87 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发放,具体数额可在签订《工作协议书》时确定。
各类保险和公积金等待遇比照本院员工对待。
2 .提供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寓。
3 .提供博士后研究人员办公和研究条件。
4 .按照年度研究项目计划,给予一定科研经费支持。
(四)报名要求
有意申请本工作站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可于 2025 年全年提出申请,提交以下材料:
1. 《博士后申请表》一式三份(在中国博士后网站 [申请查看] 通过“博士后进出站”全国博士后交互式网上办公系统填报相关内容并打印);
2 .博士学位证复印件(或通过答辩同意授予博士学位的有关证明材料) 2 份;
博士论文及 2 篇学术研究代表作(包括获奖证书、鉴定、专利证书等);
研究计划概要( 3000 字左右);
3 .本学科两位博士生导师推荐信,一式 3 份(在中国博士后网站 [申请查看] 下载);
4 .如申请人为留学博士,还需提供我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具的学历学位认证及其他材料;
5 .身份证复印件。
上述报名材料,恕本站不再退还。
(五)申请及招收程序
1 .申请人 2025 年全年将所需申请材料邮递至联系人;
2 .我院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原则,对申请人进行初评和面试;
面试通过者将安排体检,体检合格方能办理进站手续。
3 .录用博士后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进站手续,无特殊情况不按时报到者,按自动退站处理。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 何 老师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高原街 2 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科研综合管理处
邮政编码: 100029
咨询电话: [申请查看]
电子邮件: [申请查看]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资讯请关注 高才 博士后微信公众号(微信号: bshjob )。
首页
复制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