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简称:分子细胞卓越中心)是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 “ 旗舰 ” 研究所,前身是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与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和几代科学家的艰苦创业和奋斗,分子细胞卓越中心(她的前身)先后取得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工全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卵母细胞的受精成熟和单性生殖、家鱼的人工繁殖等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一等奖。
不仅在国内享有崇高的科学和社会声望,也为国际同行所瞩目。
分子细胞卓越中心致力于生命科学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依托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蛋白质科学研究中心(上海)三大研究集群,主要涵盖基因调控、 RNA 与表观遗传学,蛋白质科学,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与干细胞生物学,癌症和其他重大疾病机理等五大研究领域。
分子细胞卓越中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有 1300 余人从事科学研究。
其中一线研究及技术支撑人员近 500 人,在学研究生近 700 人,在站博士后近 150 人。
随着中科院创新人才战略的实施和顺利推进,分子细胞卓越中心积极参与全球科技人才的竞争,广纳英才,走引进与培养并举的 “ 人才兴所 ” 之路,已建成一支以朝气蓬勃、锐意创新的中青年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带头人队伍。
72 名研究组长中,有两院院士 10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9 人。
分子细胞卓越中心目前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基础医学(免疫学)博士等 5 个学位的博士学位授权点,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提示:有意者请将申请信、个人简历(包括个人联系方式、学习研究工作经历、曾参与课题的介绍、主要学术研究内容及熟练掌握的试验技能、获奖情况和发表论文等)发送电子邮箱
序号 | 合作导师 | 合作实验室简介 | 专业领域/研究项目方向 | 招聘人数 | 年龄 | 电子邮箱 |
1 | 曾安研究员 | 干细胞调控及组织器官再生 | 2 | 40 周岁以下 | ||
2 | 陈剑峰研究员 | 肿瘤免疫 | 1 | |||
3 | 陈玲玲研究员 | RNA 加工代谢与功能机制 | 2 | |||
4 | 陈洛南研究员 | 生物信息学,计算系统生物学,生物大数据及人工智能 | 2 | |||
5 | 程红研究员 | RNA 转运与降解的机制和功能 | 2 | |||
6 | 丛尧研究员 | 分子伴侣协助下蛋白质折叠与解聚的结构生物学 | 1 | |||
7 | 丁建平研究员 |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构生物学 | 2 | |||
8 | 侯法建研究员 | 免疫信号转导 | 1 | |||
9 | 李典范研究员 | [申请查看] | 膜蛋白冷冻电镜及晶体结构生物学 | 1 | ||
10 | 李劲松研究员 | 免疫学与肿瘤治疗 | 1 | |||
11 | 刘珈泉研究员 | 单分子荧光成像 | 1 | |||
12 | 孟飞龙研究员 | 免疫系统多样化与程序性DNA损伤修复 | 1 | |||
13 | 童明汉研究员 | 减数分裂启动与发展 | 2 | |||
14 | 王广川研究员 | 肿瘤免疫治疗和CRISPR筛选 | 1 | |||
15 | 王红艳研究员 | 免疫学 | 2 | |||
16 | 徐国良院士 | 表观遗传,细胞编程与重编程 | 3 | |||
17 | 许琛琦研究员 | 肿瘤免疫治疗 | 2 | |||
18 | 张少庆研究员 | 蛋白质设计与生物医学技术开发 | 2 | |||
19 | 周斌研究员 | 谱系示踪与器官修复再生 | 2 | |||
20 | 邹卫国研究员 | 运动系统干细胞及损伤修复基础研究 | 2 | |||
21 | 苟兰涛研究员 | RNA 、染色质调控与生殖遗传 | 2 | |||
22 | 孙丽明研究员 | 细胞死亡 | 2 | |||
23 | 吴薇研究员 | DNA 损伤修复; | 2 | |||
24 | 曾艺研究员 | 成体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 | 2 | |||
25 | 周小龙研究员 | RNA 修饰与线粒体疾病 | 2 | |||
26 | 李振斐研究员 | 前列腺癌诊治新策略 | 1 |
1. 具有一流的科研条件和良好的学者型研究环境。
2. 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津贴和福利。
并按照申请人的学术背景,提供 25 万元起的基本年薪待遇。
同时支持申报各级基金和项目,如获得支持将获得额外薪酬补贴。
资助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和出国访学。
3. 缴纳五险一金。
4. 上海市徐汇区人才公寓。
1. 已经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
2. 在相关领域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过(或已提交)第一作者 / 共同一作研究论文;
3. 科研逻辑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强者优先;
4. 身心健康,为人诚实,对科学研究充满热情;
具有良好的科研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有意者请将申请信、个人简历(包括个人联系方式、学习研究工作经历、曾参与课题的介绍、主要学术研究内容及熟练掌握的试验技能、获奖情况和发表论文等)发送电子邮箱(见招聘岗位电子邮箱) 【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邮件标题注明:应聘某某岗位 + 本人姓名 +
工作地点:上海市徐汇区岳阳路 320 号
首页
复制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