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临 床重点专科、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等你来
招聘岗位
(一)医师岗
5 名,已完成住培医师,应往届均可,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医学或中西医结合临床、针灸推拿专业。
(二)医技岗
2 名,应往届均可,全日制本科学历及以上,针灸推拿专业。
招聘条件
(一)基本条件
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无不良记录;
2.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立场坚定,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严谨求实、爱岗敬业,须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师德师风、职业道德;
3. 具有应聘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
4. 身心健康,具有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应聘需要三班倒工作岗位者要求能承担夜班工作;
5. 应聘者年龄:一般在 18 ~ 35 周岁,特别优秀的,经医院审批年龄条件可适当放宽;
6. 有博士后经历者,应取得博士后证书或原博士后流动站出具的同意出站证明。
7. 应聘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医院将不受理应聘:
1. 尚未解除纪律处分或者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以及刑事处罚期限未满或者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调查的人员。
2. 医德医风或医师定期考核、职业道德考核不合格,或年度考核不合格,或受过记过及以上行政处分的。
3. 发生过医疗、教学等事故的,或因违反学术道德、师德师风失范等情况受过处理的。
4. 应聘材料不真实,或不按规定时间、程序提交应聘材料的,或在考试过程中违纪舞弊。
5. 录取聘用后即构成回避关系的。
(二)专业技能条件
1. 应聘者应接受过与应聘岗位相关的、良好的、系统的专业训练;
2. 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操作技能过硬;
3. 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和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
4. 专业技术人员还应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三)相关说明
本次招聘录用人员为我院合同职工。
根据医院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我院会定期开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业编制)公开招聘工作,满足中山大学和我院事业编制应聘条件的人员,可通过应聘择优入编。
报名方法
统一接收网上报名、报名期间不再接收纸质和邮件简历材料
点击网上报名链接 :[申请查看]
(推荐使用谷歌、 360 、 Microsoft Edge 浏览器)
先注册,选择“岗位类别”,查找意向岗位,点击“申请岗位”,即可进行简历填写并提交。
截止时间
第一批简历筛选截止时间: 2025 年 4 月 20 日 24:00
医院将根据招聘情况分批组织面试,招满为止。
招聘安排
网投简历→初筛→集中资格审查(资格审查贯穿招聘、录用全过程)→专业考核(笔试 / 操作技能考核)→面试→试工( 1-2 周)→体检→医院审批→公示→应届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往届生办理入职手续
温馨提醒:在应聘过程中,我院将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方式与应聘人员保持联系,请应聘者保持个人手机通畅、及时查收电子邮件。
联系方式
联系人:[申请查看]
联系电话: [申请查看]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00-12:00 ;
14:30-17:30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路 600 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人力资源管理部
学科介绍
科室概况:
学科始建于创院初期,由中西医结合病区、中医门诊、针灸门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广东省名中医工作室、中医肝病研究室、中医综合治疗室等部门组成,拥有床位 40 张,年门诊量超 15 万。
此外,学科为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培养点,承担了中山大学本科、留学生、研究生及博士后的临床和科研教学工作,是集医、教、研于一体,中医特色突出的中西医结合学科。
科室荣誉: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肝病专科
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
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肝病专科
广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肝病专科
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肝病专科
华南区中医肝病诊疗中心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临床专长:
中医病区、门诊以中医药和自然疗法防治肝胆疾病为核心诊疗优势,以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心脑疾病为学科发展方向,临床诊疗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并紧密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形成以中药内服联合外治法为主的稳定、高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针灸门诊以肌骨关节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为核心病种,以降糖减重多学科联合门诊、针药结合助孕、自体血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疾病、睡眠障碍专科为特色,临床诊疗以针灸疗法为主要手段,目前已开展岐黄针、温针灸、刃针等针灸新兴适宜技术。
人才梯队:
学科现有医务人员共 60 人,其中医师 28 人,包括正高 2 人(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 人、广东省名中医及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继承指导导师 1 人)、副高 13 人、主治 8 人、住院及医师 5 人,临床博士后(在站) 1 人,治疗师 11 人,工程师 1 人,护理 19 人;
其中,医师团队中博士 12 人、硕士 12 人,博士后合作导师 2 人,硕博导师 7 人,医师硕博学历占比为 85.7% 。
首页
复制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