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导师:[申请查看],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通过环境、生态、水文、 GIS 与遥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从事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城市内涝与面源污染、河流海洋生态环境、红树林保护与生态修复、智慧水系统等研究。
先后主持 / 参加了国家 97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 / 重点项目、国家水专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欧盟第七框架计划项目等,已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 80 多篇,出版学术著作 3 部。
在研课题:(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 “ 大型运河工程廊道生境的生态响应与水生态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 ” ,以江海连通的 “ 世纪工程 ”—— 平陆运河为研究对象,开发运河廊道生境模拟技术,解析运河廊道生境生态响应,构建生态安全保障技术体系;
( 2 )深圳河湾水质与水生态精细智慧化管理项目,开展河流海洋生态环境的机理模型、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型的开发与应用等;
( 3 )深圳市可持续专项 “ 城市内涝韧性的时空动态评估、模拟与调控研究 ” ,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内涝韧性时空动态评估、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城市内涝时空变化模拟、基于海绵城市建设和智慧调控的城市内涝韧性提升等技术研发。
招聘需求:因科研项目需要,本课题组计划招收博士后 1-2 名,诚邀对本课题组研究感兴趣的海内外优秀博士加入。
学院主页: [申请查看]
1. 运河重要生物类群的物种分布模型
2. 运河水沙 - 水质 - 水生态耦合模型
3. 运河水生态安全评估与保障技术
4. 城市化海湾水质精准智慧化管理
5. 城市内涝韧性的评估、模拟与调控
1. 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 35 周岁,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 3 年。
2. 具有生态学、环境学、水文学等相关学科基础,具有较强的实验分析和现场调查能力,有河流海洋生态环境调查经验者优先;
或具有生态环境数学模型、 GIS 与遥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基础,具有较强的数学建模能力,熟练掌握大型软件与编程语言者优先。
3. 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 SCI 论文 1 篇(含)以上。
4. 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良好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进站后须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 聘期一般两年,提供富有竞争力的年薪。
包括基本年薪 12 万元(税前) + 深圳市在站博士后生活补助 18 万元 / 年( ×2 年),并发放课题组科研补助和绩效工资;
2. 协助解决学校宿舍或人才公寓;
3. 根据个人情况鼓励申请北京大学 “ 博雅 ” 博士后项目、 “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 项目等资助。
4. 出站后如留深工作,可申请深圳市博士后出站留(来)深科研资助 30 万元(每年 10 万元,共计 3 年)
1. 个人陈述,描述个人研究方向、研究兴趣等;
2. 个人简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参与科研项目与发表论文列表、博士论文题目及摘要;
3. 其它应聘者认为重要的材料。
即日起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
首页
复制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