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
见正文
工作地点
河南
薪资待遇
10000
学历
博士
招聘人数
30人
岗位性质
全职
截止日期
2025年10月31日
剩余天数
199天
[申请查看] [申请查看] , [申请查看] [申请查看] )
[申请查看]( [申请查看] ;
[申请查看] , [申请查看] [申请查看] )
邮件标题:姓名 + 学校 + 专业 + 学历 + 岗位 + 海外博士网
(三)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实行聘任制管理,纳入事业编制。
预聘教师岗位设有预聘助理教授、预聘副教授,博士年龄原则上不超过 35 周岁;
长聘教师岗位有长聘助理教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 33 周岁,长聘助理副教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 38 周岁,长聘教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 45 岁。
相关待遇:实行年薪制,年薪 14-23 万元,根据聘任岗位享受相应待遇;
一次性提供安家费 18-21 万元;
享受工作任务外的绩效。
(四)师资博士后、学科博士后研究员
入选条件:海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获博士学位,人事档案关系能够转入学校并全职工作,具有良好的学术研究经历和团结合作精神,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风;
具备优良的专业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获得博士学位时间不超过 3 年,年龄不超过 35 周岁。
相关待遇:在站期间师资博士后工作津贴 20 万元,学科博士后工作津贴 15 万元。
在职称评审、子女入学、项目申报、成果奖励、设备使用等方面与在职教职工享有同等待遇。
青年教师及博士后研究员详询[申请查看]( [申请查看] ;
[申请查看] , [申请查看] [申请查看] )
邮件标题:姓名 + 学校 + 专业 + 学历 + 岗位 + 海外博士网
课题组科研人员招聘
■[申请查看]课题组(材料计算与模拟)
贾瑜,男,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大学攀登计划教授,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硕士、博士毕业于郑州大学。
河南省量子功能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先后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田纳西大学、马里兰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地区大学物理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物理与工程》杂志副主编、中国材料学会计算材料分会委员、全国计算物理研究会副理事长等。
为河南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教学名师。
作为负责人组建了河南省高校量子功能材料科技型创新团队、河南省多尺度材料计算设计科技型创新团队;
承担国家、省部级等各类项目 20 余项,在 Science 、 Phys. Rev. Lett. 、 Nano Lett. 、 Phys. Rev. B 、 Appl. Phys. Lett.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240 多篇。
出版著作 5 部,其中一部(章节)在德国 Spring 出版社出版。
课题组招聘材料计算研究领域的博士、博士后和副教授若干名。
研究方向为:( 1 )量子化学:高效催化剂设计、分子器件设计与模拟;
( 2 )计算凝聚态物理:材料基因组和新算法发展、强关联电子体系。
Email: [申请查看],[申请查看] , [申请查看] [申请查看]
Tel: +86-[申请查看]
■[申请查看]课题组(柔性多功能变色材料和器件)
蔡国发, 1984 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2022 年),河南省特聘教授( 2020 年),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2021 年),感光学会电致变色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组副组长、青年理事( 2021 年),国际信息显示学会 SID “YOUNG LEADER” ( 2021 年),国际先进材料协会( IAAM ) “IAAM Young Scientist Medal” ( 2022 年)获得者。
2014 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2014-2019 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电致变色纳米材料与大尺寸多功能器件,共发表 SCI 论文 55 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 Sci. Adv. 、 Adv. Energy Mater. 、 ACS Energy Lett. 、 Nano Energy 、 Acc. Chem. Res. 等期刊发表 33 篇。
ESI 高被引论文 6 篇, H-index 36 ,他引 5500 余次,最高单篇他引次数为 700 余次。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 10 件,授权 6 件。
课题组招聘具有材料、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背景、能够从事下列研究的博士、博士后和副教授若干名。
(1) 透明电解液 / 电解质合成、 (2) 新型电致变色纳米材料的制备,柔性和多功能电致变色器件的设计和构筑;
(3) 具备较好有机化学合成或电化学研究经验者。
Email: [申请查看],[申请查看] , [申请查看] [申请查看]
Tel : +86-[申请查看]
■[申请查看]课题组(仿生自驱动超浸润界面材料)
鞠婕,女, 1986 年生,博士,教授。
2008 年获吉林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 2014 年获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导师:江 雷 院士),博士论文围绕仿仙人掌体系高效连续雾水收集系统展开。
2015 年 -2016 年在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 Ali Khademhosseini ),研究方向为表面分子层精准修饰调控化疗药物定点捕获。
2016 年底至 2018 年底在塔夫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继续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 Brian P. Timko ),研究方向为开发蚕丝蛋白在生物微电子方面应用。
在以材料,化学,物理 , 生物 和医学等多学科背景为基础的特殊浸润性表界面材料理论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目前,课题组研究方向集中在仿生自驱动超浸润表面在物质(简单及复杂液体,气体)传输,能量收集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迄今,在 Nat. Commu. 、 Sci. Adv. 、 Adv. Mater. 、 PNAS 、 Adv. Funct. Mater. 、 ACS Nano 及 Acc. Chem. Res. 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 SCI 论文 50 余篇,已获授权发明专利 4 项。
课题组招聘具有材料表面物理化学或高分子化学研究基础的博士,博士后和副教授若干名。
Email: [申请查看],[申请查看] , [申请查看] [申请查看]
■[申请查看]课题组(仿生复合高分子材料)
姚晰,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 2004-2008 本科,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2008-2011 硕士,吉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导师:张皓教授);
2011-2014 ,博士,吉林大学,物理化学(导师:江雷 院士), 2015-2018 ,博士后,哈佛大学工学院(合作导师:锁志刚 院士)。
长期从事仿生复合高分子材料研究。
具体方向:( 1 )有机凝胶材料表界面粘附性设计;
( 2 )水凝胶涂料化策略及其涂层力学特性构筑;
( 3 )复合高分子材料动态网络设计与力学特性研究;
( 4 )纳米复合凝胶光子晶体。
应用方向:( 1 )超浸润自清洁;
( 2 )防冰、抗冻结、抗生物污损;
( 3 )医疗器械抗凝血涂层。
迄今在 Adv. Mater. , Angew. Chemie. , PNAS , Adv. Funct. Mater. 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 SCI 论文 40 余篇,学术著作 2 章节,授权国家专利 3 项。
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省级人才项目 2 项,横向课题 1 项。
课题组长期招收研究生、博士后、讲师和副教授。
具备高分子材料制备、有机合成、物理化学背景,以及凝胶材料制备经验、英语写作能力强者优先。
E-mail : yaoxi@henu,edu,cn,[申请查看] , [申请查看] [申请查看]
Tel : [申请查看]
■李萌课题组(钙钛矿光伏与量子点发光器件)
李萌, 1987 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
2018 年获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导师:廖良生教授、王照奎教授), 2017 年于英国斯旺西大学联合培养。
2018-2021 年在德国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 Antonio Abate 教授),期间获中德计划奖学金( OCPC ),中方导师为李永舫院士, 2020-2021 年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交流访学(导师: Michael Grätzel 教授)。
现任职于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研究领域包括钙钛矿光伏与发光器件、界面工程及晶体动力学等。
在 Science 、 Adv. Mater. 、 Energy Environ. Sci. 、 Angew. Chem. Int. Ed. 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40 多篇,总引用 7000 余次, h 因子 47 (谷歌学术)。
主持多项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并担任 Applied PhysicsLetters 青年编委。
课题组招聘具有材料、物理、化学、电子等相关专业背景,能够从事下列研究的博士、博士后和副教授若干名。
拟开展研究方向为: (1) 量子点发光材料合成;
(2) 钙钛矿量子点发光器件制备;
(3) 钙钛矿光伏器件的设计和制备。
课题组与德国亥姆霍兹材料与能源中心、英国玛丽女王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有长期紧密的合作,每年有 1-2 个联合培养的名额,成绩突出者可推荐赴英国、德国攻读博士学位和博士后工作。
Email: [申请查看],[申请查看] , [申请查看] [申请查看]
Tel: +86-[申请查看]
■时新建课题组(光电催化与清洁能源转化材料器件)
时新建,博士,河南大学“杰出人才特区”特聘教授。
2010 年获得山东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 2013 年获得韩国成均馆大学化工学院硕士学位, 2013 年 -2015 年期间担任独立研究员从事相关科研工作(合作教授韩国延世大学 Jong Hyeok Park 教授),期间赴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学合作交流(合作教授 Juan Bisquert 教授), 2020 年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机械学院博士学位(导师 Xiaolin Zheng 教授),并于 2020-2021 年在该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员工作。
主要从事光电催化方向的研究,在以化学催化反应为基础的清洁能源转化与存储的材料和器件中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目前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以光能电能化学能转化、利用和存储的材料与器件为途径促进绿色低碳相关科学工作和产业的发展和提升。
迄今发表包括 Nat. Catal. 、 Chem 、 Nat. Commun.X3 、 Energy Environ. Sci. 、 ACS Energy Lett. 、 Adv. Energy Mater. 、 Nano Energy 、 ACS Catal. 等综合类和专业类顶级期刊在内的学术论文共 36 篇,总引超过 4100 次, H 因子为 31 ,并担任 Frontiers inChemistry 期刊的副编辑及多个学术期刊的特邀评委。
课题组招聘具有材料、化学、物理等专业背景,有下列相关研究工作经验的博士、博士后和副教授若干名: (1) 有机、无机光电化学结构与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制备;
( 2 )光能、电能驱动下的水分解、氧还原、二氧化碳还原等相关催化化学反应为基础的能源转化;
(3) 光电极与光伏电池组装器件的制备与光对氢转化效率的研究;
( 3 )基于催化反应的水处理及环境方面应用,与催化相关的机理研究与模拟等。
Email: [申请查看],[申请查看] , [申请查看] [申请查看]
Tel:+86-[申请查看]
■孙燕课题组
孙燕,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于美国犹他大学任高级研究助理、副研究员。
中国化学会会员,美国化学会会员,江苏省材料协会会员。
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省级课题等。
现为河南大学杰出人才特区第三层次特聘教授,实验室工作地点位于郑州龙子湖校区。
主要从事配位自组装、两亲自组装、多级自组装等相关工作,包括构筑不同金属中心的金属 - 有机环 / 笼 Metal-OrganicCycle/Cage ( MOC )与基于 MOC 的多级次、跨尺度自组装机理及组装体的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 1) 通过可控多级自组装,构筑多层次超分子结构;
解锁构建单元与自组装所得到的超分子结构之间,超分子结构与其展现的功能之间的关系 : 设计和合成各种构建模块 (BB), 包括基于共价键的模块( CBB )和基于非共价键的模块( NBB );
以 CBB 和 NBB 为单位 , 控制多级自组装过程中多级超结构的形成;
通过各种技术研究超分子结构与其性质之间的关系;
2) 生物医用材料和智能功能材料的制备:进行基于金属大环 / 笼子的多层组装相关工作,设计合成金属大环 / 笼子构建的具有宏观尺寸的自组装材料;
研究此类材料的抗肿瘤 / 抗菌特性。
在 J. Am. Chem. Soc. 、 Angew. Chem. Int. Ed. 、 Proc. Natl. [申请查看]. 、 Aggregates 、 Chem Commun. 、 J. Mater. Chem. 、 Langmuir 等期刊发表 SCI 论文六十余篇,包括以第一 / 通讯作者在 J. Am. Chem. Soc. (9 篇 ) , Proc. Natl. [申请查看]. (4 篇 ), Angew. Chem. Int. Ed. (2 篇), Nat. Commun 、 Chem. Soc. Rev. 、 Acc. Chem. Res. 、 Adv. Funct. Mater. 、 ACS Nano 发表高水平研究工作三十余篇,其中利用 MOC 构建八面体的工作受邀为 J. Am. Chem. Soc. 的封面;
受邀为 J. Am. Chem. Soc. 、 Chem. Soc. Rev. 、 Acc. Chem. Res. 等期刊撰写综述;
目前为 J. Am. Chem. Soc. 、 Adv. Mater. 、 Nano. Lett. 、 Adv Funct. Mater. 、 Coord Chem Rev. 、 Chem. Commun., 、 Bioconjug. Chem. 、 Langmuir. 、 Anal. Chem. 等国际知名期刊的审稿专家。
课题组招聘具有有机、高分子、物理化学、材料等相关专业背景,能够从事相关研究的博士、博士后、年轻老师与副教授若干名:熟悉有机 / 高分子合成,纳米功能材料的合成、金属有机大环 / 笼的构建及其生物应用,熟悉一定的英语写作能力者优先。
E-mail : [申请查看],[申请查看] , [申请查看] [申请查看]
Tel : +86-[申请查看]
■ 杜聪课题组(圆偏振发光纳米材料的构筑与发光器件)
杜聪,博士,河南大学“青年英才计划” A 岗特聘教授。
2015 年获得河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硕士学位(导师:渠桂荣教授和郭海明教授), 2019 年获得郑州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导师:宋毛平教授和牛俊龙教授), 2019-2023 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刘鸣华研究员)。
近年来在超分子手性的产生、传递以及功能化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迄今在 Nat. Nanotechnol. 、 Angew. Chem. Int. Ed. 、 ACS Catal. 、 ACS Nano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 20 余篇。
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河南省优秀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等多项科研项目。
课题组招聘具有材料、化学、物理等相关专业背景,能够从事相关研究的博士、博士后、青年教师和副教授若干名。
本课题组致力于手性超分子自组装中的手性传递与调控。
具备有机大环、 COFs 等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
高发光不对称因子发光材料的开发、圆偏振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的构建;
QLED 的设计和制备等相关研究经历者优先。
E-mail: [申请查看],[申请查看], [申请查看] [申请查看]
Tel:+86-[申请查看]
■梅俊课题组(二维材料与绿色电化学)
梅俊,男,博士,河南大学“百人计划” A 岗特聘教授,河南省青年拔尖人才, 2020 年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曾任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中心研究员,化学与物理学院讲师,硕士和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集中在二维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绿色电化学应用(如二次电池和电催化),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 5 项,入选河南省中原英才计划。
截止目前,在 Advanced Materials 、 Advanced EnergyMaterials 、 ACS Nano 、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 Advanced FunctionalMaterials 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 SCI 收录论文 50 余篇, 7 篇入选封面论文, 6 篇入选 ESI 全球热点 / 高引论文,被国际媒体杂志网站报道 40 余次,受邀撰写 5 本书章节。
荣获包括 “ 昆士兰州新锐科学家 ”“ 昆士兰科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 昆士兰科技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 ”“ 国家教育部优秀留学生奖学金 ” 等在内的 20 余项荣誉称号。
担任 Sustainable Horizons 等 5 个期刊青年编委,获评 Nano Materials Science 优秀青年编委。
课题组招聘具有物理、化学、材料、化工等相关专业教育或工作背景,能够从事相关研究的博士、博士后、青年教师与副教授若干名。
其中,具有二维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经验、掌握化学反应的原位检测技术、熟悉电池或电催化基本测试优先考虑。
E-mail : [申请查看],[申请查看] , [申请查看] [申请查看]
Tel : +86-[申请查看]
四、应聘方式及时间
(一)应聘者以电子邮件方式提交个人简历。
简历应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习经历、工作经历、职务职称、成果情况(含论文、专利、项目、奖励等)及婚姻状况等,学历、学位、任职资格、获奖证书扫描件等。
(二)邮件标题请按照“姓名 - 性别 - 专业 - 毕业学校 - 最高学历 - 毕业时间 - 研究方向序号”命名。
(三)初审通过者,通知面试。
(四)申请不受时间限制,本招聘启事长期有效。
以上投递简历的邮件标题:姓名 + 学校 + 专业 + 学历 + 岗位 + 海外博士网
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效显示与照明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简介
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获批于 2003 年 5 月, 主要从事应用于未来光电信息与能源等领域的纳米材料与器件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旨在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端人才、提供源头创新。
高效显示与照明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由国家发 改委 2018 年 1 月批建,主要开展基于量子点发光显示材料与器件( QLED ) 的新一代显示与照明技术研究,以构建支撑河南乃至全国光电信息产业(尤其是高效显示与照明产业)的核心技术体系,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
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2018 年 6 月,依 托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高效显示与照明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组建材料学院, 2019 年开始纳米材料与技术本科专业招生, 2024 年更名为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形成“学院、实验室、工程中心 - ” 三位一体结构,在光电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领域打造高水平科研和教学平台。
邹广田院士与江雷院士任名誉院长,王中林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学院定位为研究型高等学院,坚持 “ 宽口径、厚基础、小而精 ” 培养模式,实施高端精品本科生教育,立足中原、面向世界、服务全国。
实验室/中心成立于 1986 年, 1998 年组建河 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先后成为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纳米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后备实验室、国家 发改委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现有固定人员 124 人,其中包括中原学者 1 人,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 6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3 人,河南省特聘教授 11 人, 河南大学 “ 杰出人才特区支持计划 ” 特聘 教授 29 人。
研究队伍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
大型仪器设备总值 1 亿余元,
围绕国家和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光电信息及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对高效能材料与器件的迫切需求,开展了纳米结构材料的设计构筑、表面界光电转移特性等基础性研究,发展了纳米光电器件、量子点发光显示以及高效薄膜光伏电池等高新技术,在蓝光 QLED 和一 些纳米器件的关键指标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在 Nature 、 Science 、 [申请查看],Joule,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Energy [申请查看].,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Nano Energy, ACS Nano, NanoLett., Chem Rev., Chem Soc. Rev. 等期刊发表论文 600 余篇。
学院网站: [申请查看]
研究方向及内容
u 量子点发光显示( QLED )材料与器件
l 高质量量子点的规模化制备
l 高效率、长寿命蓝色 QLED 器件设计与构筑
l 高性能红绿蓝三基色及白光 QLED 器件
u 自驱动纳米光电器件
l 半导体纳米结构制备及器件加工
l 纳米结构微区光电特性研究
l 摩擦纳米发电机及自驱动光电传感器
u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l 磁控溅射法、溶液法制备 CIGS/CZTS 光伏器件
l 微纳结构增强型薄膜光伏器件
l 高比能金属电池
u 纳米光电生物诊疗材料与技术
l 自组装纳米材料
l 量子点生物检测及影像
l 纳米光动力治疗
附件:河南大学纳米学院科研人员招聘启事.docx [申请查看]
首页
复制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