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垭萌,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
2018 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
先后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曾获玛丽居里学者奖学金和唐敖庆化学奖学金。
主要从事有机功能材料的精确构筑,化学 - 生物混合电极的设计及其光电化学转化研究。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 Nature 、 Nat. Commun. 、 J. Am. Chem. Soc. 、 Angew. Chem. 、 Adv. Mater. 、 Energy Environ. Sci. 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4 项。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源于 1928 年成立的交通大学化学系。
1997 年化学化工学院正式成立。
自建立来,学院坚持理工交叉、基础与应用并重的发展理念,立足 “ 人才强院 ” 主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引育并举、分类发展,依托学科平台和学术声誉优势,逐渐汇聚形成了一支 “ 老中青 ” 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领域不断取得佳绩。
目前,学院建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双一流”学科,其中化学学科位列 ESI 全球前万分之二,跻身 QS 全球 36 名;
化工 QS 排名位列 69 名。
化学学科 Nature Index( 自然指数 ) 全球排名前十。
以学科为依托,设有化学系、化学工程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化学生物学系四个系,以及分析测试中心和教学实验中心两个公共平台。
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学院建有 3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平台,共建 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撑建设教育部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
博士后 2 名
1. 具有博士学位, 35 周岁以下。
2. 高分子、材料、生物电极、光电催化、光化学与物理等研究背景的申请人可优先考虑优先。
3. 具有良好的中英文表达和写作能力,在相关领域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高质量学术论文。
4. 热爱科研并具有良好的科研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心态良好、性格开朗、有上进心、身心健康。
1. 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完成博士后研究任务。
2. 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或其他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
3. 协助合作导师申请科研项目。
4. 在合作导师指导下独立开展相关科研工作
5. 参与课题组的相关管理、分担组内事务等。
博士后人员实行年薪制,并按规定协助落户、子女入学事宜,具体可咨询相关联系人。
学校鼓励优秀博士后申请各类基金和人才支持计划。
博士后工作期间取得优秀成果者可支持出站后留校工作。
首页
复制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