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5-03-21
- 截止日期:详见正文
- 学历要求:博士研究生
一、单位简介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是目前国内从事能源、动力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单位之一。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可追溯到二十世纪 10 年代设置蒸汽机室和内燃机室。
学院设置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首批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专业,现有能源与动力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以及储能科学与工程等 4 个本科专业;
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能源动力专业学位博士授予点和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学院 1981 年工程热物理、热力涡轮机械等 4 个专业获全国首批硕士点, 1984 年热能工 程获 博士点, 1986 年工程热物理、制冷及低温工程、动力机械及工 程获 博士点, 1998 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获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完备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已建成具有国际接轨、国家一流、特色显著的能源动力类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院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
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及二级学科“制冷及低温工程”列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2024 年学院获批能源动力专业学位博士点。
学院获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双聘)、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 2 人,以及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东方学者、曙光学者等高端人才 40 余人次。
学院紧密对接先进动力、绿色能源、新型储能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形成了叶轮机械流动控制及检测技术、智慧清洁能源技术与装备、制冷低温创新技术与装备、新能源材料与储能技术等特色研究方向,拥有上海市动力工程多相流动与传热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平台 7 个。
长期与中国重燃、中船重工、上海电气等能源动力龙头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移,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奖项 4 项,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 100 余项。
近 5 年承担国自然重点项目、工信部“两机”专项、“两机”基础科学中心重大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 60 余项。
二、教学科研平台
l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l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l 中国机械工业“环保制冷剂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l 中国机械工业“多相流动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
l 上海市“动力工程多相流动与传热”重点实验室
l 上海市“碳中和制冷空调技术”重点现代产业学院
l 上海市“碳中和与先进能源技术”科创教育基地
三、招聘岗位
(一)高层次人才岗
对于具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称号,覆盖先进动力、制冷低温、新能源、储能等科学技术方向的高层次人才,本着一人一议的原则,除享受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年薪外,另叠加享受国家、上海市人才相关待遇。
学校还将提供相应的科研启动经费、一次性住房补贴、人才公寓或学校附近优质过渡性周转房。
01 叶轮机械流动分离机理及控制—— 黄典贵 教授团队
研究方向:聚焦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汽轮机、风机及泵阀等关键动力设备的内部流动特性研究,深耕风能和水流能的能量吸收机理,致力于透平机械的正问题与反问题气动设计及多工况优化设计。
团队长期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持续支持,并与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招聘方向: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风能。
招聘人数: 2 人
02 制冷与低温技术—— 张华 教授团队
研究方向:开展未来制冷技术、环保制冷剂、低温等基础研究和新技术研发;
开展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数据中心冷却、高温热泵、 Al+ 制冷空调、低温制冷机等系统集成和工程装备开发。
招聘方向:制冷与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及其交叉学科方向。
招聘人数: 2 人
03 储能科学与技术—— 武卫东 教授团队
研究方向:电化学储能、化学储能、热质储能以及储能系统集成与安全等研究方向,专注于能源储存、转换及应用领域的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
招聘方向:新型储能技术,长时储能技术。
招聘人数: 1 人
04 新能源高效利用及系统集成——崔国民教授团队
研究方向:新能源高效转化与利用、多能源互补系统集成、新能源装备开发与运维、新能源系统智能控制与管理等。
招聘方向:可再生能源转化与高效利用,多能集储与智能电网系统,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与技术应用。
招聘人数: 1 人
(二)优秀青年教师岗
已有高质量学术成果及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优秀博士可申请“青年教师”岗,对已达到副教授水平的优秀青年人才开辟“职务聘任绿色通道”。
01 叶轮机械流动分离机理及控制—— 黄典贵 教授团队
研究方向:聚焦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汽轮机、风机及泵阀等关键动力设备的内部流动特性研究,深耕风能和水流能的能量吸收机理,致力于透平机械的正问题与反问题气动设计及多工况优化设计。
团队长期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持续支持,并与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招聘方向: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风能。
招聘人数: 3 人
02 制冷与低温技术—— 张华 教授团队
研究方向:未来制冷技术、环保制冷剂、 Al+ 制冷空调等研究方向的基础研究和新技术研发;
面向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数据中心冷却、热泵、低温生物样本库等开展制冷技术研究和装备开发。
招聘方向:制冷与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及其交叉学科方向。
招聘人数: 2 人
03 流体机械流动控制与风能利用—— 李春 教授团队
研究方向:流体机械流动控制、风力机气动及结构动力学、转子动力学及强度与振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算法与应用等。
团队与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外知名大学保持良好的国际交流合作,多人次获批 “ 玛丽・居里”人才基金。
招聘方向:风能利用,流体机械流动与振动控制,人工智能。
招聘人数: 1 人
04 机械强度与固体力学—— 杨杰 教授团队
研究方向:机械结构的损伤、疲劳与断裂;
重要装备的强度、寿命及可靠性;
数据融合力学与强度学;
结构健康监测及评定。
招聘方向:重要装备的强度、寿命及可靠性,数据融合力学与强度学。
招聘人数: 2 人
05 多相流动与先进测试技术—— 苏明旭 教授团队
研究方向:复杂多相流动多尺度模拟;
多相流关键参数是声、光、图像融合测量技术;
固定污染源关键参数和环境检测技术等。
招聘方向:多相流多尺度数值模拟,多相流测量及工业应用。
招聘人数: 2 人
(三)上海理工大学博士后
学院诚招以下方向(可不限于以下方向)博士后:工程热物理 / 热能工程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流体机械及工程 / 制冷及低温工程 / 化工过程机械 / 新能源科学与技术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能源与环境工程 / 新能源材料。
四、应聘方式及所需提交材料
应聘者请登录上海理工大学人才网,注册填写个人信息,在线申请职位 ,请【点击下方“立即投递 / 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网址: [申请查看] 。
五、联系方式及面试要求
1 )联系方式
人事处联系人: 李 老师、 梅 老师
邮箱: [申请查看]
学院联系人:[申请查看]
邮箱: [申请查看]
联系电话: [申请查看]
2 )面试要求
采取学院、学校两级面试方式,面试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学能力、个人情况等进行考察审核,并对应聘人员业务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发展潜力、综合素质测试,通过提问答辩、情景模拟、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资讯请关注 高才 博士后微信公众号(微信号: bshjob )。
首页
复制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