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基础科学研究院(杭州)杨阜基研究员团队、清华大学符汪洋副教授课题组(材料学院)致力于面向生物化学感应的关键功能材料设计与应用基础研究,具备充足的科研经费,同时拥有完善的低维材料制备与表征、化学与生物传感性能测试系统,并且可共享清华大学和钱塘基础科学研究院微纳加工中心加工与测试设备、北京市电子显微中心等其他国内一流的实验室平台资源。
课题组已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 Science Advances 、 Advanced Materials 、 Nano Letters 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 100 余篇。
2025 年度计划招聘博士后 2-3 名,研究方向包括生化传感器、细胞及分子检测、 DNA 测序与合成芯片、智能传感器的 AI 算法与集成。
课题横跨材料、化学、生物、微纳技术、芯片设计、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注重跨学科团队合作。
欢迎有志于从事 AI 赋能生化传感材料、器件和系统研究的年轻科研人员加入!
1 、具有生物医学及电子工程、 AI 、传感材料及器件、分析化学、电化学传感等背景的博士学历;
2 、具有较强的英文研究论文读写能力;
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具有严谨科学态度、独立科研能力、富有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且可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3 、具备微纳电子器件、生物芯片设计、 AI 模型和算法或分析化学等研究背景的申请者优先。
1 、详细的个人简历及 2 封推荐信(含博士导师推荐信);
2 、简要的博士后期间研究计划和未来规划。
符汪洋,清华大学副教授,围绕生化传感材料和器件研究方向,解决了信息功能材料与生命健康交叉领域中微弱生化信号传感的一些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在公共卫生和国家生化安全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
至今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 Science Advances 、 Advanced Materials 、 Nano Letters 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 100 余篇,论文总计被引用 4000 余次。
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 20 余项。
承担和参与国家青年高级人才项目、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基金委面上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等 10 多个科研项目,曾获 2024 年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
受邀担任 Materials Futures 和 Moore and More 期刊编委,担任环太平洋陶瓷会议( PACRIM )、先进陶瓷国际会议( CICC )及 Graphene 等国际会议的分会召集人和主席等。
杨阜基,钱塘基础科学研究院(杭州)研究员。
博士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通讯学院,先后就职于数家知名欧美通讯、芯片企业,有 30 年的芯片业界经验,参与研发过首颗零中频全集成 RF 手机收发机芯片、 Beamforming 天线阵基站收发机芯片、手机电源管理芯片、光通信收发机芯片、高速串口通讯电路、传感器接口电路、模拟计算电路和嵌入式存储器等产品。
在包括 IEEE ISSCC , JSSC 和 CICC 等业界顶级会议、期刊上发表数篇论文,被授予 16 个美国专利。
目前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人体生理信息检测芯片、生物传感器阵列芯片、智能感知的 AI 算法和神经形态计算、超低功耗近距无线数据传输等。
凌永权:钱塘基础科学研究院(杭州)研究员;
国家青年QR、广东省珠江学者。
香港理工大学电子学博士。
曾任英国 King's College London 、 University of Lincoln 讲师、 Reader ,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
现任 IEEE CAS 及 IEEE IES 技术委员会成员、多个 IEEE 期刊编委,曾在数个 IEEE 国际会议发表 Keynotes 、 Plenary 和 Tutorial 。
研究方向包括时频分析、最优化理论、人工智能、非线性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控制理论、人体信号处理等。
发表论文 130 余篇,受权专利 50 余项。
首页
复制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