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
见正文
工作地点
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
薪资待遇
面议
学历
博士
招聘人数
50人
岗位性质
全职
截止日期
2025年05月31日
剩余天数
101天
一、学校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源自 1953年创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陈赓大将为首任院长,毛泽东主席为学院颁发《训词》,1959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66年退出军队序列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
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为主体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船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工程)。
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国防科工委,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2007年,成为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海军共建高校。
2019年,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023年9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来校视察,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和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的贡献,察看教学科研成果展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时强调,哈尔滨工程大学要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紧贴强国强军需要,抓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再立新功。
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办学特色,矢志创建一流,服务强国强军,服务东北振兴,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再立新功。
学校是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1996年被确定为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行列。
学校坚持“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办学方略,为我国船舶工业、核工业、国防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我国船海核领域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人文校园、智慧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
2020年,学校入选全国文明校园。
2024年,学校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140.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9.22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23家教学科研单位,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6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1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9个,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国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全国首批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6个。
学校获教育部批复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获黑龙江省委编委批复牵头建设黑龙江工程师学院。
学校哈军工纪念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图书馆共有藏书765.8万册。
学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秉承 “强优固基、交叉跃升”建设理念,着力打造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
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
现有本科招生专业4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3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18个。
学校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物理学6个学科进入ESI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世界前1‰。
二、基本条件
海内外高水平大学 博士毕业生 ;
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基础研究能力,具有 一定的应用研究能力 。
具有培养为 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的潜力 。
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优先。
博士毕业三年以内,年龄一般 不超过 32周岁 。
三、薪酬与保障
支持保障:
师资博士后 45万 元及以上,
师资科研后 30万 元及以上,
学校提供 10万元科研启动及学科建设配套经费(1年);
学院、基层学术组织(团队)视建设论证情况进行叠加 10万元/年 ,最高不超过 30万元 ;
提供一次给予生活资助 5万元;
提供科研办公用房、校内周转公寓用房;
提供同学校教师一致的子女入学及户口落户待遇。
四、其他
注意年龄不能超过 32周岁!
五、联系我们
联系人: [申请查看]
电话: [申请查看](微信同号)
邮箱: [申请查看] ;
公众号: 哈工程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首页
复制
海报